鐵精礦提高品位措施
1、選擇節能、高産的破碎設備
2、選擇節能、高産的磨礦設備
3、提高精礦粉磨後的分級性能,減少過磨現象,提高精礦粉品位
爲了更好地了解10 種精礦的成球性能,試驗以1号膨潤土爲粘結劑,研究各單一鐵精礦對膨潤土用量、造球水分、造球時間的要求。各鐵精礦的成球性能差異明顯。①礦、⑥礦、⑦礦和⑧礦4 種鐵精礦要達到較好的造球效果,需将膨潤土用量提高到2 .0 %以上。這主要是因爲:①礦雖粒度較細,但由于顆粒形貌比較均一,微細粒級含量較少,成球性能差(成球性指數K 值爲0 .08);⑥礦、⑦礦和⑧礦的粒度較粗,也導緻三者的成球性能較差。③礦和④礦成球性能相對較好,但膨潤土用量仍然偏高(分别爲1.90 %和1 .75 %)。其中,③礦粒度細微,粒級中<0.074 mm 含量達92 .1 %,在粒度組成上滿足生産要求(适宜鐵精礦<0 .074 mm 粒級含量一般爲80%~85%左右),但由于其屬浮選尾礦,表面上殘留的浮選藥劑導緻其親水性能差(試驗測得其最大分子水僅爲1 .29 %,靜态成球性指數K 值爲0 .09),成球性相應也較差。④礦由于粒度偏粗,其成球性能同樣不好。
總體而言,10 種鐵精礦中隻有②礦、⑤礦、⑨礦和⑩礦(⑩礦大顆粒較多,但其顆粒形貌及粒度組成相對較好。
鐵精礦本身的性質(如粒度及粒度組成、顆粒形貌、孔隙度、親水性)和粘結劑是影響鐵精礦成球性能的兩大因素。針對10 種鐵精礦,爲改善鐵精礦成球性能,試驗從優化原料結構、原料預處理、改善粒度組成和合理選擇膨潤土種類及用量四個方面展開了研究。